区内各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案例教育法”,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现结合近期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提示如下:
一、事故案例
(一)事故基本信息。2025年4月25日22:11,安徽矽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测试流化床设备时发生燃爆,造成2名设备操作员烫伤。安徽矽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1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纳米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专用设备多孔碳硅碳负极材料流化床设备的制造、销售;新能源专用设备多孔碳硅碳负板材料流化床设备的工艺研发技术服务。在测流化床设备工艺流程是将多孔碳材料用气力输送的方式送入流化床桶体内,用大量氮气吹扫置换后,开启加热炉;待桶体加热到500℃ -510℃,通入硅烷气体,在流化床桶内的多孔碳材料的微孔中,沉积纳米级的非晶硅,硅沉积达到规定的量后,停送硅烷气体;再通入乙炔气体,在多孔碳颗粒表面,沉积一层碳,将多孔碳颗粒包覆起来,完成碳包覆;待设备冷却到常温后,用气力输送的方式,用氮气将流化床桶内的多孔碳粉体吹送到储料/出料罐进行出料打包。
(二)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宣贯落实《安徽省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不到位,仅停留在被动知晓层面,未能有效转化为改进自身安全管理的行动。二是风险管控机制失效。对设备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辨识不全面、评估不充分,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安全素养存在短板。一线员工对作业风险认知不足,对潜在危险缺乏应有的警惕性,自我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二、工作提示
(一)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区应急管理局将此次事故通报传导至辖区所有工贸企业。各企业要通过案例分析、观看事故警示片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切实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大力开展行为规范活动。自即日起,凡工贸企业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环节发生事故的,区应急管理局将对相关企业警示约谈,并移交综合执法大队开展执法检查。
(二)深入组织宣贯。区应急管理局组织辖区企业认真学习《安徽省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督促企业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全面自查、一次全员培训、一次应急演练、一次隐患整改、一次总结提升。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规定》要求,切实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区应急管理局将严格依据《规定》要求,采取夜间突查、四不两直等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确保监管措施落地见效。对辖区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四个第一”和“四个一律”要求(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直接原因,第一时间下发警示信息,第一时间督促企业对照整改,对典型工贸事故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对事故企业,一律停产整顿,一律召开事故警示教育现场会,一律制作事故警示教育片,一律依法按上限给予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处罚)。
池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
2025年4月29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