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800486487006N/202306-0004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70号提案的协办意见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6-29
废止日期: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70号提案的协办意见
发布时间:2023-06-29 11:07 来源: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浏览次数: 字体:[ ]

东部产业新城建设指挥部:

东部产业新城是池州市“十四五”乃至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支撑全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展示滨江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经开区管委会围绕“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定位,根据“远粗近细、由近及远、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始终坚持“新产业、新城区、新机制”的要求,以产业发展、项目攻坚、改革创新、园区建设为抓手,牢牢守住安全、环保、稳定底线,奋力推进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规划。围绕“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定位,高标准完成上小湖片区、清溪大道沿线、东部滨江片区规划编制工作,统筹编制半导体、新型显示、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产业园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拉开了东部滨江产业新城基本框架。

(二)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总投资约5亿元的牧之路以西园区路网品质提升工程竣工交付,共涉及11条道路、建设里程20.1公里,提质改造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照明及路域环境景观等五个方面。完成水泥路面“白改黑”约17.6万平方米,更新人行道5.4公里;新建排水管道约5.1公里,修复排水管道约105公里;通过绿化补植、树穴整治、露土复绿及路口景观节点打造等,完成约15.8万平米的景观改造。新建通港大道、翠峰路、凤南路、同义路等4条道路,总投资1.2亿元, 建设里程4.2公里。园区道路、排水、电力、照明、绿化及路域环境全面提升,交通“动脉”更加畅通,园区“颜值”充分彰显。

(三)园区服务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总投资8亿元、占地16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的金安安置点一标段已经接近完工。三范流坡安置房主体完工,年内竣工交付。总投资5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B保)已经竣工验收。高标准规划布局园区教育、医疗、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绿地小学建成开学。

(四)园区邻里中心建设工程全面提速。新建、改造停车棚29处,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1-3期综合楼东侧裙楼服务配套中心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中韩国际客厅、韩国生活馆、人力资源产业园、下小湖排涝二站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初具规模。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全区经济总量不够大,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半导体等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仍需持续提升。招商政策供给不足,半导体产业招商竞争日益激烈,核心项目对地方配套支持政策要求较高。同时,省级层面半导体基地奖补资金、净化装修补贴等政策调整,新的支持政策还未实施。

(二)财政运行压力较大。近年来,经开区全面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未来3年主导产业项目前期租金补贴、装修补贴、设备补贴年均投入将达2-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资金需求年均达5-7亿元。现行“定额上解、超收分成”的财政体制,未考虑支出增长因素,进一步加大了经开区财政收支矛盾。

(三)基础配套亟待完善。教卫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供给不足,商业综合体、星级宾馆及文娱休闲活动场所较少, 优质高端的教育卫生资源匮乏,影响人财物集聚。园区基础设施欠账仍还较多,公共服务配套滞后,资金、人才、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相对不足,营商环境对标沪苏浙同类园区仍有差距。

三、相关建议

()厚植产业优势。一是铸造园区品牌。实施首位产业增强工程,选择细分行业领域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分布图,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构建全产业生态圈。建立产业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正面引导,瞄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标签。二是推动产业升级。要以产为基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产业新城基础在产业,首先要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实施“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三大培育工程,推进产业链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量。同时,要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在淘汰落后产能上下定决心,切实为大项目、好项目发展腾出发展空间。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行业高端企业、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四是推进一体招商。协同三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区间异地落户利益分享机制,健全重大项目落户预审评估和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激励机制。统筹三区联动招商、差异化招商,在招商政策上,三区要加强统筹,不能搞恶性竞争,既要错位发展又要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加速集聚。

()坚持规划引领。一是抓好规划编制。锚定“滨江、 环湖、拥河”组团布局,坚持环九华湖组织空间架构,打造园- -产一体的滨江新城区。抓紧编制实施《池州东部产业新城总体规划》,厘定三区发展目标和定位,敲定新城建设内容、近期远 景和推进重点,抓好融合衔接,重点统筹国土空间、产业布局和交通、供电、水处理等规划,避免各自为体、各搞一套、资源浪费。二是优化功能布局。聚焦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滨江高品位生活平台和城市服务新中心,确立滨江片区基本布局,优化调整沿江一线土地用途,打造新的城市“会客厅”。特别是高铁片区、市民中心片区以及九华湖片区、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是未来东部三区甚至整个主城区的城市名片,要优化细化片区布局,严格控制开发行为。对高铁东站等一些地标性建筑,要主动提前介入,引导设计单位做好规划设计,努力打造一批景观亮点。

()加强要素保障。一是促进要素集约。摸清三区工业项目要素需求,建立生产要素保障和奖励激励机制。突出存量挖潜,加强要素资源统筹整合,提高单位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全面推开“标准地”改革,让企业“拿地即开工”。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建立主导产业“ 一事一议”制,对链主企业落户从用地、税收及技术创新、资金等给予全要素支持。复制推广安徽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积极申建联动创新区。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主导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三区科技资源共享共用。三是破解资金瓶颈。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谋划推进产城建设,布局全市工业与基金投资产业链,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园区产业孵化基地。创新“授权开发+股权合作+EPC”投融资模式,争取中央、省帮扶资金、专项债等支持,市级和三区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发展投资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强化基础支撑。一是推进交通一体化。以“外联内畅”为目标,完善综合交通。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东部产业新城与长三角洲先发城市的互联互通,统筹区域高速、高铁、机场、码头等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加强互联互通。打通铁、公、机、水四大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完成池州长江公铁大桥、九华机场二期、贵铜公路拓宽工程、江口四期公用码头、贵池矿产品运输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二是推进配套一体化。以需求为导向,同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突出设施先行,构筑全面覆盖的市政网络的原则,在全面开展东部产业新城供电、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用统筹的方式,系统解决城市“里子”工程。对现状建成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排梳理,以设施补短板为抓手,提升用水安全保障,改善排水收集效能,构筑城市“里子”系统,撑起城市“面子”。三是推进服务一体化。增存并重,完善公服配套,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为目标,本着激发设施活力、盘活存量资源的原则,统揽“公共教育、文化体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及智慧城市”等板块,综合评估现状设施分布、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充分利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加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