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00486487006N/202202-00012 | 组配分类: | 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告 |
名称: |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2-02-16 | |
废止日期: |
一、2021年总结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其中工业固投增长26.3%、技改投资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4%;进出口总额43076万美元;利用外资11079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能耗指标完成年度下达任务。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
(一)聚焦稳中求进抓实体、兴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实施“建芯固器强终端”行动,围绕半导体产业“3+2”特色发展格局,聚力做大分立器件、封装测试、IC设计产业规模,拓展以新型显示和5G应用为代表的终端产业。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招商全景图、重点目标企业库,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产业研究和重大项目尽调咨询。省级半导体基地“一核三极”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全年实现产值135亿元,增长90%,增幅位居全省战新基地首位。安徽省产品(半导体)质量提升示范区、安徽省半导体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批建设。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补链拓链强链,以均益股份、杰羽科技为龙头,聚力打造智能拉链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工业缝纫高端装备产业园,培育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22家,全年实现产值22.2亿元、增长40%。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池州港一类开放口岸优势,结合东部产业新城和中韩产业园建设,科学布局以生活消费、跨境电商、港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矿产品铁水联运、江口港区四期五期项目全面启动。
(二)聚焦“双招双引”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建立全员招商、驻点招商、项目预审、专家评审等工作机制,重点突出委托招商、基金招商、“园中园”招商模式,设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3个驻点招商办事处,举办上海、深圳、无锡等4场专题招商推介会,与上海韩国商会(中国在韩侨民协会)等6家机构签订委托招商协议,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测协会等20余家商协会开展合作。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170亿元;新引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9个,15亿元以上项目3个。建立稳投资“123”工作机制,43个列入省调度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0.2亿元,超时序16.6个百分点。华宇电子三期、百强电子5G高阶线路板、中科音瀚超声产业园、蓝瑟机电半导体设备制造等15个供地项目开工建设,安芯电子5寸晶圆、凯盛集团大屏触控模组、硕凯电子芯片电阻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亚新半导体精密零部件、胜微华电子3D显示整机、软仪集团5G通讯设备等23个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凯盛集团车载显示产业园、安芯电子和华景传感科技8寸晶圆制造、杰克股份智能制造产业园、铜冠有色新型锌合金材料等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稳步推进。铜冠铜箔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
(三)聚焦体制创新抓改革、扩开放,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启动“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编制完成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组织架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配套方案。启动区属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引导国企在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产经营、金融投资等领域开展市场化业务。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依托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成功组建首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全年新引高层次人才10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个,新认定市“322”产业创新团队2个,新申报国家人才计划2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4个、省“特支计划”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启动G60科创走廊池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IC设计产业园“基地+飞地”、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建设,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3.3亿元、增长10%,研发投入强度达4%,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数达48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数字化车间1个、省智能工厂1个、省工业精品1个。华宇电子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池州市市长质量奖。开放合作全面拓展,与松江经开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苏州太湖科技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引进外资企业9家、总投资31.5亿元,亚新半导体实现我市纯韩资半导体项目“零”突破。
(四)聚焦园区建设优品质、促提升,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坚持服务东部产业新城建设,编制完成上小湖片区、清溪大道沿线、沿江片区、东部片区规划,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实施“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工程,处置“僵尸”、低效企业38家,盘活土地735亩、标准化厂房8.7万平方米。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总投资3.5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金安安置点、上小湖片区生态景观、江口河综合治理、集中供冷供热、数字电力服务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中韩(池州)文化交流中心、安徽中韩国际客厅、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项目规划建设。联合池州学院、池州市半导体协会以及半导体龙头企业,对接清华、复旦、南科大等一流高校资源,规划建设池州半导体产业学院。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立全员帮扶机制,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协调35户企业解决资金需求2.21亿元,骨干企业新增就业近2000人。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大厅“扩容升级”。整合优化审批服务机构和职责,动态完善经开区赋权清单。“标准地”改革全面铺开,新型产业用地M0改革启动试点。
(五)聚焦群众关切抓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实施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中央及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完成整改销号。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减污整改百日攻坚行动,整改完成存量环境突出问题17个。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立案调查企业4家、关停企业1家、搬迁企业4家,131家企业297个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全年累计接种疫苗32514剂,协调办理外籍人员来池11批22人次。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556人次,累计发放失地农民保障、城乡低保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各类资金690万元。
优化园区交通微循环,通港大道、双平西路、翠峰路、凤南路等园区路网、管网工程加快建设,滨江大道建成通车,园区公交线路持续优化,职工出行更加便捷。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园区违章搭建、车辆乱停、飞线充电、毁绿种菜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朝阳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新洲小区征迁等工作有序推进,贵池特支遗址红色广场、清溪家园小区停车位建成使用,文明创建国检首战告捷。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全年处理各类信访件174件、办结率达96%以上。同时,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工商联、科协、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全面进步。
(六)聚焦初心使命强党建、抓基层,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80余场次、专题辅导讲座100余场次、集中交流学习心得200余场次,办结企业和群众诉求事项475件。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谈话,针对市纪委监委政治监督专题调研反馈问题,制定任务分解和整改落实两个清单,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实行“三案”精准管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加强干部实践锻炼,选派6名干部赴苏沪浙等地和省直单位进行跟班学习。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全市率先建设启用智慧党建云平台。扎实开展“抓强促”专项行动,新组建党支部5个、新发展党员54人,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69%、100%。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针对规范政策兑现、工程招投标等苗头性问题开展提醒谈话10次。实施“亲清双修、勤廉双优”工程,制定出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明确招商引资六项纪律要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3起。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年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7人、诫勉谈话1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
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贡献率不高,在省内外开发园区中跨越赶超、增比进位压力较大;增长动能偏弱,高大上和外资项目引进不够,项目接续储备不足,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多,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平台能级不高,省级半导体基地规模能级偏小,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刚起步建设,品牌影响力欠缺;安商氛围不浓,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配套滞后,产城融合水平不高,资金、人才、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相对不足,营商环境对标沪苏浙同类园区差距较大;思想不够解放,干部专业化水平还不够强,自觉运用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资本力量谋事成事的能力不强,惯性思维、传统模式、保守心态已成为影响经开区跨越发展的三大障碍。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经开区将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坚定不移落实产业强市、东部产业新城建设等决策部署,争做全市产业发展排头兵、开发园区转型领跑者。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稳增长、促转型,全力争当产业发展排头兵。坚持半导体首位产业首位发展,实施“建芯固器强终端”行动,围绕“先两头、后中间”,做大分立器件、封装测试、IC设计产业规模,拓展以新型显示和5G应用为代表的终端产业,构建半导体产业“3+2”特色发展格局,加快提升省级半导体基地发展能级,力争2022年产值规模达150亿元,新增规上纳统企业10户以上、主板上市企业2户以上。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强基固链,围绕杰羽科技、均益科技打造轻工设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推进铜冠铜箔年产2万吨铜箔项目建设,推动铜冠有色拓展产业链条,由“冶炼”向“新材料”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池州港水运与港区的铁路陆运空间和码头水运优势,加快推进江口港区四期五期建设,打造现代化临港物流集散中心、建材集并交易中心。开展工业企业技改提升行动,加快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园区。
(二)争投资、抓落地,奋勇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创新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等现代招商模式,建立项目准入尽调机制、重大项目专家评审机制。主动对接各类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专业化招商团队,加快推进中信建发产业新城、杰克股份智能制造产业园、南京海通集团科技产业园、华景传感8寸晶圆制造等重大项目对接洽谈,确保中电锂膜锂离子隔膜、日月芯辰封装测试、金时裕PCB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力争新引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8个、到位资金75亿元,其中省外1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充分发挥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品牌优势,组建驻韩招商办事处,集中资源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力争新引韩资为主亿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专业人才10名。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四督四保”机制,按月排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责任清单和每周节点目标,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长效机制。全力推进九华电厂二期、池州港远航四期、华宇电子三期等重大项目以及亚新半导体、蓝瑟机电、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等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三)增颜值、修气质,精心打造产城融合升级版。坚持“先产后城、以产定城”,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落实规划管控要求。完成滨江片区、沿江路以北、上小湖片区及清溪大道沿线规划布局调整。坚持产城一体、以产定城,编制半导体封装测试、新型显示、环保科技、港口物流等4个产业园规划,谋划在东部新城滨江片区与池州学院共建池州半导体学院。完善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启动金安安置点1100套棚户房建设和集中供热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改造提升鎏金大道、金光大道、金同路暨双平路,完成翠峰路、风南路等路网续建工程及滨江大道东段、扬帆路污水网管改造工程。优化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布局,着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推进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绿地五星级酒店、中韩产业园综合配套服务等项目。启动实施上小湖片区景观提升、滨江生态修复等工程,抓好沿江、沿湖、沿河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四)搭平台、活机制,集中打好创新改革组合拳。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地布局建设“创新飞地”,先行先试“研发孵化在飞地、生产制造在本地”的模式,加快推进上海市松江区中电光谷信息港“池州科创中心”项目落地。探索与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以“基地+飞地”模式共建IC设计“园中园”。同步推进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等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探索试行“管委会+公司”模式,优化部门职能、科学定岗定责、加大考核激励,切实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加强与所在行政区的统筹协调,更多依托所在地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快推进区属国企改革重组,打造开发建设、综合服务、人力资源等板块,分类推进平台转型。调整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强化债务风险防控,精准科学实施债务化解。全面推广“标准地”改革,试点新型产业用地(M0)改革,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保重点、攻难点,携手共创民富企强新园区。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主动仗,巩固提升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节能减排减污整改百日攻坚行动成果,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专项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强力推动园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办好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和纾困惠企政策,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着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功能,丰富园区职工文化生活。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违法建设、市容市貌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放“顽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食品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主办单位: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联系电话:0566-2125655
皖ICP备18008655号-2 |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437号
网站标识码: 34170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