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记者齐蕾 信息来源: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5-10-30 17:02 |
“从签约到投产,园区帮我们解决了厂房、水电、设备运输等难题,让我们得以快速扎根。”站在恒峰锐(池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峰锐”)的生产车间内,总经理黎珍珍看着运转的全自动塑封机器人,语气中满是感慨。这家深耕半导体智能装备领域的企业,自2024年将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池州经开区以来,实现投产当年产值2000万元、2025年1至9月产值2200万元的亮眼成绩,在手订单已排至明年1月。
选择池州,是恒峰锐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池州经开区的半导体全产业链集群,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底气’。”黎珍珍介绍,园区已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及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为企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平台。更让她满意的是园区的“软环境”——项目签约后,帮扶组全程跟进,精准协调解决厂房选址、用水用电等一系列问题,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快速投产,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让企业少了后顾之忧。
在恒峰锐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给一台台全自动塑封机器人做最后的调试,这批订单即将发往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作为恒峰锐的拳头产品,全自动塑封机器人展现出降本增效的硬实力:在原有手动塑封压机上集成自动化方案,既保留设备基础功能,又实现全自动生产,帮助客户提升产能25%,人员需求减少75%。“以前1个人管1台机器,现在1个人能操作4台。”恒峰锐技术负责人张弟明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料盘自动收集设备、切筋全自动上下料机凭借可调节参数与智能控制系统,能快速切换产品型号,灵活适配不同生产工艺,成为不少半导体企业的“心头好”。
这份竞争力来自恒峰锐“深圳研发+池州制造”的精准布局。“我们把深圳的‘快’与‘新’,和池州的‘稳’与‘ 优’拧成了一股绳。”黎珍珍解释,深圳研发总部负责保持技术领先性与市场敏锐度,最新技术成果和设计方案会第一时间送到池州基地试产、规模化转化;而池州生产团队则会将工艺可行性、设备运行数据等关键信息反馈给研发端,用于产品远程诊断和下一代迭代,形成“设计为制造赋能,制造为设计优化”的良性循环。目前,恒峰锐已拿下1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张弟明透露,池州基地还在持续加大技术改进,围绕客户需求优化产品性能,让设备更贴合实际生产场景。
“客户买的不只是设备,更是长期保障。”这是张弟明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迭代技术的同时,恒峰锐将服务做到了实处:全国范围内2小时响应、24小时到场,快速解决设备运维问题,用高效服务为客户生产保驾护航。如今,恒峰锐已深度融入池州半导体产业生态,不仅优先选择本地配套商,与池州联科电子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钣金企业从设计端共同优化结构工艺;还与池州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封测企业协同,通过定制自动化方案,帮助客户降低芯片碰损率、提升整体良率与产能,实现“深度嵌入、价值共创”。
“我们会继续深耕半导体智能装备领域,不仅要做设备供应商,更要成为客户工艺创新的深度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半导体智能装备标杆企业。”谈及未来,黎珍珍信心满满,在稳固封测环节市场的基础上,恒峰锐还计划向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池州这片沃土上开拓更多业务增长点,书写“制造”与“创新”双向赋能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经开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