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92 作者:记者齐蕾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21 08:23 |
吊臂起落、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眼下,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全力以赴抢工期、保质量,不断刷新项目“进度条”。
在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千余名工人正加紧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8栋多层厂房、5栋高层厂房、1栋多层生产配套楼、1栋高层综合楼及其他配套设施,并规划建设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等板块,将为池州经开区产业集聚发展和飞地项目落地提供重要的承载空间。其中,产业园内的长三角G 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基地,将积极承接科创中心完成的科技孵化或科技招商项目,形成“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转化在池州,前端在上海、后台在池州”的协同发展新局面。
为确保工程进度,项目施工方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截至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近半,8栋单体结构已封顶,预计4月份可完成所有主体结构封顶。6月份将启动附属工程施工,争取年内完成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平天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志琼介绍。
在中纳瑞达(池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纳米级电子陶瓷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模板支护等作业。施工单位安徽中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海峰告诉记者:“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占地约30亩。目前,办公楼和配套厂房两栋单体建筑的基础施工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地面以上建筑物柱梁板施工,同步进行定制化车间等重要建筑施工,预计8月底全面竣工。”
该公司主要从事BT粉体的研发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电容、电阻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公司拥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年产1万吨纳米级电子陶瓷新材料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公司在推进新材料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将进一步延长园区半导体和新材料产业链条,加速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预计项目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锐欧光学年产3亿片智能光学镜片项目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工作,1号生产车间由我公司代为装修,工人们现在正进行二、三层水电安装、消防管网改造等工作,计划6月初完工。”项目建设方池州市经盛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杰说。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池州半导体产业重点延链补链项目,也是池州经开区通过基金招商方式引进的股权投资项目。
“ 这里营商环境好、发展潜力大,我们决定在此投资建厂。相比深圳工厂,池州工厂的智能化程度会大幅提升,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生产设备、生产线和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和优化。”深圳市锐欧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福根表示,今后将坚持聚焦智能手机摄像头镜片主业不动摇,不断夯实“基本盘”,以创新和专注保持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同时,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开辟更多业务增长点。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目前,经开区推进实施项目12个,总投资21.4亿元。其中,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双龙中路等5个项目正按时序进度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技改、朝阳小学二期等7个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将陆续开工建设。”池州经开区建设局局长金鑫表示,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推进机制,全力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经开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