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辈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构筑人才高地 澎湃创新动能——池州市人才工作综述
浏览次数:1088 作者:记者徐婷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28 09:30

在中国的创新版图上,越来越多“池州印记”:经过10年技术攻关,全球最薄的铜箔在池研发成功并投入量产;安徽均益打破国外在高端金属拉链领域的技术壁垒,提升了中国拉链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星河动力商业运载火箭项目落户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计划于2022年底至2023年初实现入轨首飞……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池州大地澎湃创新动能。
  强力破除藩篱
  打造人才“强磁场”
  2021年12月28日,在青阳县文化馆活动室,几名青阳腔非遗传承人正在进行声乐练习,一旁的老师江进在对他们的唱法进行指导。
  看着活动室热闹的场面,江进十分欣慰,“以前苦于经费等原因许多人不愿意学,‘非遗’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现在,得益于池州市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按项目完成进度给予奖补,使得‘非遗’传承后继有人。”据统计,五年来我市累计评定“非遗”名师50人,徒弟150人。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为破解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问题,我市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方面,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除藩篱,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近年来,我市创新建立定期研判、集中会商、清单制推进、项目化管理、专项述职、目标考核等六项机制,进一步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提升人才工作合力。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召开会商会议30余次,帮助人才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60余件。在全省率先制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试行)》,解决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性问题。实施重点人才工作项目68个,兑现奖补资金700余万元。召开人才工作专项讲评会5场,指出问题120余条,具体工作建议130余条,各县区重点工作完成率从2018年的85%提高到2020年底的97%。将人才工作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为了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我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全市卫生专业人才入周转池编制761人,从周转池编制流转入自建池编制268人,试点县东至县完成“县管乡用”周转池卫生人才招聘32人。在全省率先建立“两取消一简化”制度,简化“周转池”编制使用程序,市属公立医院可在“周转池”编制年度使用计划范围内自主使用周转池编制。市经开区践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才理念,以主导产业科研人才需求为导向,与中科大、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长三角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近年来通过柔性引才方式累计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
  坚持外引内培
  拓宽平台“聚英才”
  1月10日,窗外寒风习习,但在池州高新区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工学博士李玉坤额头上却沁出一层细汗,他正带领小组成员在铝合金手机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为加强中高端工业铝型材的研发,九华明坤引进多名高端人才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0多项。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土人才培育并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广开进贤路,聚引八方客。2021年,我市立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引才方式,首次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公开引进60名储备人才,分配到市直经济部门、产业园区一线锻炼培养。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培育国家级专家6人,入选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9人、省战新领军人才58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5个;入选省优秀引才平台9个、优秀引才资助62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
  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健全“1+X”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关于实施新时代“池州英才计划”强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等人才引育政策30余个,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筑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2018年来,累计兑现人才资助奖补、生活津贴、住房保障等各类资金近3亿元。
  平台是引才聚才的关键,更是干事创业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乡镇和学校,建设了平天湖青年创业园、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池州市贵池科技孵化中心、池州市道洲科技创业园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鼓励园区、企业和高校建设各类研发平台,搭建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载体,先后设立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2个。
  在外引人才的同时,我市还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育本土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非遗“名师带徒”评选,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实训示范基地6个。打造“秋浦名匠”技能人才品牌,组建市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余人次,入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
  持续创优环境
 营造最优“生态圈”
  “大演乡的人才服务专员真是给力,了解到我们面临营销不足、人才短缺、产能不足等困难,积极对接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帮我们争取到政策、资金等支持,为我们公司扩大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12月17日,西黄山茶叶公司董事长陈卫武高兴地说,池州市的人才服务专员全力服务企业发展,让他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做优生态,才能让人才“安家”更“安心”。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需求导向,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落实人才服务举措,努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由市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每年定期举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培训班、专家休假考察活动,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制发《关于建立池州市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试行)的通知》,遴选68名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企业提供全链条精细化服务,自人才服务专员上岗以来,常态化开展重点人才走访调研,累计走访人才企业1000余次,解决问题300余项。
  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发放管理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医疗、教育等服务资源保障,累计为63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绿卡;每年编制市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累计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52人;对引进的博士、硕士储备人才分别按每人48万元、24万元总待遇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保障,在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最大便利。
  服务重大战略
 精准培育“尽其才”
  202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100人“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我市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恩获此殊荣。
  汪良恩是全市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杰出代表,由他回池创办的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及元器件制造商之一。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近年来,全市广大人才始终拼搏在经济社会最前沿、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疫情防控,人才挺身而出。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全市医疗卫生人才不畏危险、甘于奉献,以朱艳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人才不负全市人民重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抗击疫情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我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从政治引领、评选评聘倾斜、关心关爱、评优表彰等方面进行激励,凝聚专家人才力量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
  乡村振兴,人才下沉一线。我市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茶叶、池州鳜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技术服务,累计实施科技乡村振兴项目51项,推广新技术91项、新产品55个、新装备19个。树立基层导向,全市选派307名驻村干部到106个选派村,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赋能。2021年全市举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业务培训班210场次,累计参训7200余人,做到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专干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人才献智出力。围绕八大新兴产业,找准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融合,2021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1人、科创团队3个。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主动摸排池州籍在外专家人才相关信息,建立常态化联系渠道。先后引进一批本土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形成了华宇电子、钜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推动全市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积极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2020年以来承接长三角等地人才项目110余个,先后在上海等重点城市设立青年人才联络站7个、驻外招商引智联络站11个,开展招才引智活动30余场次。与上海交大附属六院等4家医院建立专科联盟,组建由76名长三角地区池州籍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人才智库。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如今,八方英才不断汇聚,智慧活力竞相迸发,为我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和强大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经开区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页面纠错

主办单位: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联系电话:0566-2125655
皖ICP备18008655号-2 |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437号
网站标识码: 34170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