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辈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池州高质量发展
——“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系列报道之一
浏览次数:1367 作者:记者 左平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10 15:02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位于皖江之滨的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3月份全面复工复产以来,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着力弥补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实现了产销两旺,当月发货量同比增加17.7%。值得一提的是,继合肥工场实现5G通讯用反转铜箔稳定供货后,池州工场也实现了小批量供货。
  实施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提升计划”),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作为“十大工程”之首加快推进,有效激发了企业新活力和发展新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拥有相关企业150家左右,年产值达250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但是,产业占比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市发改委主任张江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市正处在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我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强劲动力所在。“三年提升计划”提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就是将中央和省最新决策部署和池州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建设省内一流半导体产业基地
  目标任务:
  加快省级半导体基地建设。加强大功率分立器件、封装测试、射频微电子等领域研发,加快推进一批半导体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壮大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发展质量与规模。到2022年,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基本建成国内有特色的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基地、省内一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在全省半导体产业布局中,池州在安徽仅次于合肥。”张江南介绍说。2016年,我市半导体产业基地成功入列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市委、市政府将基地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池州半导体产业白手起家,逐步由点上破题向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的“芯、屏、器、核”智能终端全生态产业链。
  据统计,2019年,我市半导体产业基地完成半导体产业产值62.5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固定资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税收2.16亿元,同比增长21.7%。
  我市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对比先进地区,差距又在哪里?《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设规划》对此进行了“自我剖析”:园区知名度尚显不足,与国内顶尖的半导体集聚城市北京、上海、无锡、武汉、合肥差距较大,与苏州、南通、天水等也有不小差距;产业综合实力有待增强,目前基地产业总规模尚不足百亿元;人才相对缺乏,受产业条件、区位、生活配套等因素制约,基地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凸显。
  加快省级半导体基地建设,壮大规模是当务之急。
  《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设规划》提出,力争到2021年,基地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产值规模达90亿元,这与“三年提升计划”中“到2022年基地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目标任务有效衔接。
  实现上述目标,池州的底气在哪里?张江南分析,我市半导体产业基地主要优势和特色集中在封装测试和分立器件领域。其中,分立器件领域以安芯电子、钜芯半导体为代表,年产能达到1000万片,位居全国前列;封装测试领域以华宇电子为代表,拥有3D堆叠封装技术、多芯片MCM封装技术、SIP多芯片封装技术、霍尔IC芯片等核心技术,各项工艺已达到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国际先进水平,封测年总产能达到200亿颗,位居国内前列。
  根据《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设规划》,将重点打造半导体封测和分立器件两张特色名片,发展集成电路、分立器件、装备和材料、智慧应用四大产业。
  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半导体产业基地创新、升级不停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封测产业园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厂房基础建设完工,设备进厂安装调试,人员招募基本到位,预计今年4月底前可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包括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规模扩大与技术升级,项目完成达效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年利税1.6亿元。未来,华宇电子将以二期项目建设为核心,继续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企业扩产与产业升级,力争跃进世界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前十名。
  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标任务: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化工、材料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生产及配套环节转移,培育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鼓励通过平台共享、产业协作等方式,形成跨园区发展合力,集中力量打造1—2个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2年,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以上。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目前,我市制造业已发展到28个行业,除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外,基本涵盖全部制造业大的行业门类。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壮大“4+3”产业。2019年,全市制造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5.4%。在“4+3”产业体系中,现代装备制造、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现代化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五大工业重点产业2019年同比增长14.9%,比全市制造业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
  世界最薄电子铜箔、填补省内空白高压硅堆、全国领先大功率车用雪崩整流二极管芯片、打破国外垄断砷化镓射频芯片、智慧教育视音频采集与传输设备等一批新产品实现了“池州造”……我市制造业从以“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发展新阶段。
  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实现产值37.02亿元,占全部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值的45%;全市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家……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挺起我市工业经济的“脊梁”。
  怎样让“小巨人”更多一些,更壮一些,跑得更快一些?《池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计划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三年提升计划”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和细化。
  到2022年,力争年产值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50亿元以上企业3户、10亿元以上企业15户以上;力争按现有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50户;每年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户,到2022年力争再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力争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项目8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220亿元,等等。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我市将组织实施“六大行动”,即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专精特新”引领行动、创新驱动行动、提质增效行动、企业对标行动和服务提升行动。
  市经信局局长王春生说,以“培育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为着力点,我市将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市县(区)经信部门两级领导联系服务基层行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再提升三年行动,同时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王春生同时表示,我市半导体产业集群、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具备一定的政策支持基础和发展优势,有望跻身长三角先进行列。经积极争取,这两个产业集群已被列入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和重点支持。
  打造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目标任务:
  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产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长智建工装配式建筑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绿色建材基地。推进省级国六标准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汽车零部件专用数控机床制造、小分子靶向药物制造等重大专项实现产业化,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智能教育装备等领域新增1—2个省级重大工程或专项。到2022年,力争打造5个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池州高新区前江产业园。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智建工”)构件成型区,工人们正在对照图纸确定模具规格、编织钢筋、灌注混凝土,完成预制楼板构件的生产工序。
  沿长江顺流而下,200多公里外的江苏溧水。“南京空港会展小镇”建设正在抓紧施工,会展中心主体工程60%的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预制装配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
  “南京空港会展小镇”项目,正是长智建工接到的首个订单。
  为积极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推进矿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转型,我市先后引进长智建工、长九神山骨料、科居新材料、安徽交控装配式建筑等项目,力争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打通贯穿上下游的设计、生产、安装、装修、专业服务全产业链,实现“千亿级”产业目标,把我市建成长三角范围内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是我市在“三年提升计划”中提出的5个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即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组织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32.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较上年度提高11.1个百分点。
  尽管成绩不俗,但对标先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差距和短板十分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没有体量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配套完善的产业也屈指可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年提升计划”提出,要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产业化,到2022年,力争打造5个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其中,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在全省产业布局中仅次于合肥;贵池区市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小型家用型机床及各类专用机床在省内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东至县市级医药产业基地,作为省内专业化工园区,在向化工医药方向转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阳县市级基础元器件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以基础铸件锻件为支撑,以气液阀、汽车零部件、传感器、特种电缆等为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装饰材料等产业链条逐步发展壮大,长三角全区域产业链优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未来可期。
  张江南表示,今年是实施“三年提升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的第一年,我市将继续扎实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依托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实施,加快建设华宇电子封测产业园、硕呈IC设计、大衍半导体封装产业化一期等一批核心项目,提升分立器件和封装测试竞争力,确保基地年产值80亿元以上;推动汽车零部件专用数控机床制造、小分子靶向药物等2个省级重大工程集群式转化,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后续批次“三重一创”梯队;加快国六标准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省级重大专项核心技术产业化,建成轻型整车转鼓排放实验室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经开区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页面纠错

主办单位: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联系电话:0566-2125655
皖ICP备18008655号-2 |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437号
网站标识码: 3417000045